「唇齒相依不互咬」
改學生期末報告時,許多學生談到家庭的衝突通常都不是什麼大問題,而是「我有告訴你,可是你忘記了」、「你自己的事為什麼要賴我」、「被要求馬上要去做什麼,現在沒辦法馬上去做就被臭臉」、「感到自己的用心沒被看見」這類不大不小的事情的堆累。
我和兒子、女兒同住一個屋簷下,會有這類的問題嗎?
有,但很少。
是因為我們好修養,每個人都願意承擔嗎?
不是。是因為我們家有制度,而且每個人各有各的承擔,沒有人需要犧牲,因此少有怨懟。
舉個家裡的人對媽媽大吼「你怎麼沒有洗我的衣服!?」為例,我家因為議題分離、責任歸屬釐清,這樣的事情就不會發生。
我兒子負責洗衣服,但他不負責注意我們有沒有衣服穿。這不是他的議題。
當我女兒注意到自己可能上班會沒有衣服可以穿,那是屬於她的議題,那她就必須請我兒子協助,提早洗好衣服,這樣她就不會沒有上班的衣服可穿了。
或許會有人覺得,既然負責洗衣服,就應該負責讓每個人有衣服可以穿,不是嗎?
但站在洗衣服的人的角度來看,他看到的是你滿衣櫃的衣服,他要如何知道你腦袋裡想要穿哪件衣服呢?因此沒有「那件想穿的」衣服可穿,是屬於穿衣服那個人的議題,不是洗衣服的人的議題。
有點複雜,是吧?這也就是為什麼家庭成員要經常彼此釐清責任歸屬,才不會有責任不清不楚的問題,也才不會進一步長養不負責任的習慣,明明是自己的議題,卻責怪別人沒把自己照顧好。
另外常見的衝突是來自於以家人為名,認為家人本來就要隨叫隨到,為彼此犧牲的迷思。
從兒女還小的時候,我就讓他們知道我的狀態:我寫論文時,腦袋的思路一旦被打斷,要再接起來就很困難了。因此家裡每個人都能體諒彼此有自己的時間規劃,工作的時候被打斷會很不舒服,當有任何事情要跟對方說,不能用喊的,要在平台上文字留言,請對方身心都準備好要說話時才來談。
這樣讓對方有預備,對方也比較不會因為被打斷,臭一張臉,搞到兩個人都不開心。
聽起來很理性,甚至冷冰冰的,像辦公室或機器人,是吧?
其實這樣先把界線畫好,反而彼此不會互相咬到,而且還很有彈性和人情味。
有時候,我家的家事是會被偷作掉的,這時候感謝是少不了。
沒有辦法完成屬於自己的家事分工時,我們也是會請求幫忙的。
對,請求幫忙,而不是家人理所當然看到你忙就得幫忙。
你得提前請求幫忙,讓家人有預備,才不會讓家人在沒有預備之下,不得不拒絕,然後被扣上一個「你好無情自私」的大帽子,而需要幫忙的人也會感到自己沒有被支持,好悲涼,沒有被愛。
雖然我家三個人各自照顧自己的飲食,但還是會時常買東西彼此餵食。
然而這不是常態, 得讓對方有預備。想帶東西回家給大家吃時,我們會留言給彼此,提醒大家要空下肚子,這樣才不會興高采烈的帶著美食回家結果沒人吃,不僅帶東西回家的人掃興,吃不下的人也愧疚。
有界限但有彈性的家人關係是很舒服的,讓我們開始練習釐清事情的責任歸屬,意識到家人的協助不是應該的,時時感謝彼此。
以「家人是互相的」為名,到底應該要如何互相,唏哩呼嚕的你有你的「應該」,我有我的「應該」,各拿各的帳本,哪天翻臉需要算帳誰對不起誰時,那就是一團爛帳,算都算不清。
~郭葉珍的《和自己,相愛不相礙》~
博客來 https://tinyurl.com/y723qf8r
三采 https://tinyurl.com/yc4h6mm5
誠品 https://bit.ly/2KcE4CO
讀冊 https://bit.ly/2WjC9ip
MOMO https://bit.ly/3mhXvHy
電子書
Google Play: https://tinyurl.com/yb5gehfa
Readmoo: https://tinyurl.com/y9zlse28
角川: https://tinyurl.com/y7x6tr7o
KOBO: https://tinyurl.com/yaw27pby
博客來: https://tinyurl.com/ya78zwyc
Pubu: https://tinyurl.com/ybzzvo4q
MyBook: https://tinyurl.com/ya2yx4lu
HYREAD: https://tinyurl.com/y9c43vds
Amazon: https://tinyurl.com/yd8mdzsz
~郭葉珍的《我們,相伴不相絆》~博客來2020年親子教養排行榜第六名
博客來:https://reurl.cc/NjZWge (含電子書)